徽商傳奇訊合肥打造安徽文化創意藝術街區 已入駐108家創新企業
教學樓、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樓……在省城寧國南路與水陽江路交口西北角,隨著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的遷移,一棟棟老舊建筑里沒有了莘莘學子的歡聲笑語,一切歸于沉寂,似乎成了被人淡忘的角落。而現在,這里是AS·1980安商創客夢工場,又成了年輕人聚集的場所,成為夢想開始的地方。 7棟單體樓連接在一起,組建成安徽最大的文化創意藝術街區,并且成為開放的、國際化的、多元的、年輕人聚集的、喜歡的城市新空間。
老舊建筑植入文化創意
沿著蜿蜒曲折的紅色慢道踱步而行,格調高雅的畫廊、柔情蜜意的飾品定制、華麗高貴的綢緞旗袍屋、精美的陶瓷工作室、創意十足的手工藝術坊、香氣彌漫的特色創業咖啡店……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分布在AS·1980安商創客夢工場,滿滿的文藝氣息,令人放慢腳步,細細品味。
卷尺造型雕塑
街區一角
合肥擁有各種工業基地、大量的老廠房和用地,如何充分利用文化產業的資源聚集和空間再造功能,通過全新規劃建設和依托城市景觀提升等途徑挖掘和利用城市空間資源,引導老廠房、老基地和老街區變身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合肥濱投商管公司企劃部部長許皓說,“實際上當初建1980·安商創客夢工場的時候,我們只是覺得一定要有文化的植入。每一步都是不斷反思、摸索、實踐、再提升這樣走過來的。”
AS,是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的首寫字母,也是Art Street(藝術街區)的簡寫,也代表著“愛上”。 1980是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的建校時間,也是在改革開放大潮帶動下,中國經濟文化開啟追夢的年代。“7棟單體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目前入駐創新創業的法人108家,共分為五大板塊,即文創市集板塊、創意設計板塊、互聯網平臺板塊、創業孵化器板塊、創客公寓板塊。”
細節景觀保留校園時光
置身于AS·1980創客夢工場,所見之處文藝風撲面而來,不亞于北京的798、上海的田子坊、武漢的新天地。由于創客夢工場由老建筑改造而成,充分保留學校和城市原有記憶,保留建筑的原有肌理,產生歷史記憶與懷念,并且利用連廊將原本相互分隔的7個單體樓棟巧妙地連接在一起,綠樹鮮花環繞,使建筑外觀更具生態特色,也放大了觀景視野,足不出樓可通南北,形成相對聚合的空間氛圍;保留原有大樹綠化,進行專業景觀提升,打造水杉文化墻、創客展廳、懷舊小品等景觀,保留了學院的歷史。
在制作規劃方案時,來自北京的設計團隊為了保留校園氛圍,也是絞盡腦汁,最終通過一些細節體現出來。例如:原先建筑都是磚混結構,無法進行徹底改造,設計團隊因地制宜,針對小微創業團隊的特點,每一到兩個宿舍就是一家創業公司,最大程度將學生宿舍利用起來;為了回味校園文化,保留了教學樓的黑板,而且所有的垃圾桶都是墨水瓶形狀,雕塑有卷尺、鉛筆等造型,一股校園風值得大家留戀;學校的籃球場也保留下來,斑駁的籃球架、熱鬧的看臺既可以繼續打籃球,也成為創客夢工場各個創業公司路演的小廣場,一舉兩得;教學樓自然圍合的天井,兩株30多年的桑樹,加上后來添置的座椅,這里成了聊天、放松的休閑吧……
在這里,許多細節依然能讓人看到曾經校園的影子。當我們穿梭于回廊和教室之間,或是在教學樓旁、籃球架下流連,或是在跑道上徘徊,濃濃的書香、激揚的文字、同學的情誼,讓人不經意間仿佛回到校園時代。
搭建創客產品直面市場平臺
走進AS·1980安商創客夢工場,一層是文化創意市集,包括原創手工制作、VR視覺互動、私人定制、創意咖啡、精釀啤酒、藝術培訓、陶藝、書畫、書吧、錄音棚等;二層由連廊將7棟樓連成一體,二層以上有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工作室,而且還成功引進2家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區和武漢光谷創業咖啡;創客公寓共有134間,配備了量身定制的洗手間、床、書桌、衣柜、沙發、榻榻米、空調、洗衣機、網絡等必要生活配套,是安徽首家月租式拎包即住的創客公寓。
許皓說:“創意市集是創客夢工場的一大特點,這里是各個創業公司、創客產品直面市場檢驗的最佳平臺。”創客夢工場運營一年來,有的創客產品經過了創意—生產—商品—消費者的過程,有的最終逃不掉市場的檢驗,優勝劣汰在這里涇渭分明。對于市民來說,有空逛逛市集,可以看到諸多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的創意產品。創客的產品有沒有市場,看看市民的購買量,很快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