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傳奇訊安徽軟件業迎來好“芯”情
《安徽省“十三五”軟件和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年增長率25%以上,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年增長率20%以上。培育年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0家以上,超100億元的龍頭企業1家。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的安徽省軟件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重點是,培育市場主體,壯大產業規模;創建“中國軟件名城”,推進產業集聚;打造“中國聲谷”,突出產業特色;強化創新驅動,提升核心競爭力;培育新興產業,搶占發展先機;促進產業融合,加快服務轉型。并配套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突出做好重點工作、著力推進產業招商、完善人才保障機制四項保障措施,確保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
壯大產業規!摻“中國軟件名城”
《規劃》指出,我省將通過招商引資、龍頭企業培育等系列工程,積極培育多層次軟件企業主體,壯大產業規模。樹立一批知名軟件和大數據品牌,形成龍頭引領、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企業群體結構。本土骨干企業扶持方面,將在產業用地等資源上予以傾斜,支持企業通過重組并購等方式做大做強,爭取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通過鼓勵軟件和大數據企業加快升級,支持企業向平臺型和生態型企業演進。積極支持大眾創新創業,建設一批軟件和大數據創客產業園、眾創空間,增大企業數量。
加快推進合肥“中國軟件名城”創建方面,將大力搭建產業平臺,打造產業集群,推動重大項目引進和產業聚集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品質,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新體系。做大做強國家軟件產業園,以及動漫游戲、數字出版、信息外包服務、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業態創新示范區。支持和引導園區市場化經營,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園區專業化服務水平,創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創新性園區平臺。
打造“中國聲谷” 提升核心競爭力
我省將大力打造“中國聲谷”這一安徽特色產業,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智能語音產業發展示范區域。將以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為抓手,發揮產業先發優勢,布局“人工智能、互聯網+、智能終端、移動健康”四大產業方向,打造集芯片、終端軟件、應用和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加快智能語音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深度神經網絡等工程和系統技術的融合研究,結合智能圖像技術和語言認知計算技術,突破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形成人工智能的技術領先優勢。
打通從創意、研發、生產到市場的創新流程,培育企業一體化、集成化創新能力。利用“眾創空間”,搭建綜合性創新創業平臺,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優勢,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結合的開放式協同創新體系,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借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建設,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速基礎軟件、互聯網軟件、工業軟件和行業應用軟件研發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新興產業 加快服務轉型
積極布局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產業,加速培育一批新的增長亮點。推進云計算大數據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各類云應用服務,促進信息系統向云計算平臺的遷移。深化大數據共享,推動政府信息資源跨部門整合與共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逐步向社會開放,鼓勵大數據在政府管理與民生服務中的智慧應用,建設數據交易平臺,推進大數據有序流通和服務增值。積極推進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促進移動互聯網產業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培育和扶持信息技術和信息內容服務業,依托一批重大基礎性、功能性信息服務項目,激活潛在需求,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引導企業不斷拓展現代信息服務的產品和范圍。推進“互聯網+”融合發展,建設一批“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公共基礎服務平臺,以兩化融合、行業解決方案、工業大數據、工業云平臺和企業級信息安全測試等為重點,開展“互聯網+制造業”試點示范,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