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告訴你:合肥種“太陽”啦!
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
想讓人類擁有自己的太陽
播種一顆 一顆就夠了
會結出無窮無盡的新能源
·
·
·
最近,“合肥悄悄在造驚世‘小太陽’,力奪科學‘榜眼’”的話題刷爆了各大新聞網站,兒歌的美麗愿景如今或將變成現實。這一次,合肥不僅僅是科技創新的參與者,更肩負著“國家使命”,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一支“生力軍”。
霸都這幾年的發展勢頭可謂突飛猛進,除了房價(咳咳),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咱的科技力量了。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正式啟動,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后,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為啥選合肥?這又不得不提到咱的驕傲——“人造小太陽”了。
“人造小太陽”是啥?
告訴你,可不是冬季取暖的家用“電熱器”,它是國際首個、國內唯一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是國家熱核聚變實驗堆(學名ITER)穩態物理最重要的前期實驗平臺,專家指出,借助托卡馬克裝置,首先是要建成等離子體實驗堆,其次是要建成工程示范堆,最后研究建成聚變能電站。屆時,人類將真正擁有“人造小太陽”,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新能源。
位于中科大內的同步輻射裝置(中科大供圖)
加上同步輻射裝置(國內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軟X射線為主的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裝置(國內唯一、指標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強磁場實驗裝置),光憑這高大上的三個大科學裝置,合肥就能勇奪榜眼,成為全國除北京之外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地區。
如此領先的科學裝置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謀求了新出路,同時也突破了智慧能源產業前沿的技術難題。
舉個例子
合肥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建的“建設分布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項目正是利用科學手段滿足了自身發展的需求。
合肥分布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通過充分發揮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產業優勢,吸聚全球優秀產業資源,圍繞荷-源-網-儲-控產業鏈,重點研究各環節效率提升及網絡供能新形態。同時,通過建設國家級智慧能源研究機構,引領國家智慧能源體系及標準建立,打造全球一流分布式智慧能源創新平臺,推進智慧能源產業化。
目前,該項目已分別與愛立信、國電投就創新平臺設立智慧能源通訊聯合實驗室、未來分布式智慧能源示范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平臺于2016年底正式開工建設,并著力推進創新示范項目建設。
結合國際化低碳要求及能源轉型升級需要,國家確定以能源革命為牽引,以“互聯網+智慧能源”和能源體制變革為抓手,大力推動能源體系向市場化、網絡化、綠色化、高效化全面升級。分布式智慧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利用的新趨勢,分布式智慧能源產業擁有巨大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你們看,“小太陽”的誕生地一定會產生眾多世界級的科技成果!
良禽擇木而棲 有人才不愁發展!
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中)在實驗室工作中(中科大供圖)
合肥,擁有近1000個各類研發機構,聚集了兩院院士82人,院士工作站25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95人,各類人才總數130多萬人。合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放話,“未來的一個大科學裝置,可以集聚成千上萬的科學家開展研究。”有沒有震驚到?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將來都扎堆兒合肥啦!尤其是科研人才?茖W家這么多?如此看來,小編在霸都的地位,可能要淪為“低能智障人群”了。
創業發展環境優越
圍繞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合肥計劃用5年時間,面向國內外引進200個左右高層次人才團隊來肥創新創業。團隊創辦的企業落戶合肥3年內,符合支持條件的,給予300萬~1000萬元的天使投資基金或500萬~2000萬元創業引導基金支持。人引進來了,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加快落實和推進職稱制度、職業資格制度也在改革,優秀人才表揚和獎勵力度更在加大。優化人才生活保障、人才配套服務、專項服務制度等工作機制,合肥也在營造有利于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合肥還將鼓勵銀行對科技企業開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適當提高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風險容忍度;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加強優質科技企業投資和分類指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融資等,實現資本與創新的“零距離”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