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傳奇鼓點鏗鏘 文化強省奏響新樂章
文明指數“步步高”,入列“中國好人榜”總數連續9年居全國首位;理論社科“勤耕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理論構建》《安徽農村改革發展實踐研究》等重大理論社科工程穩步實施;文化扶貧“見力道”,在國家級貧困縣遴選239個村建設農民文化樂園;文藝精品“花滿園”,創作推出黃梅戲《大清名相》等精品佳作;文化產業“強筋骨”,第八屆“文化企業30強”評選,皖企入選數并列全國第一位……
2016年以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把握大勢、抓住要事、破解難事、辦好實事、講好故事,全戰線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為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撐。
好人安徽構筑精神高地
——“中國好人”在全國率先突破千人大關,連續9年位居榜首;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我省6個提名城市測評成績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猶如陽光和空氣,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意見》,“實踐養成”“學雷鋒志愿服務”“文化培育”“典型示范”“推廣普及”“政策法規導向”6個專項行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危急關頭,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中隊長張劼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沖進危險境地制服暴徒,用生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張劼被評為當月“安徽好人”“中國好人”,成為我省道德星空中又一顆明星。“去年5月,我省成為全國唯一‘中國好人’突破千人的省份;到去年年底,入選‘中國好人榜’總人數達1062人,連續9年位居榜首。 ”省文明辦思想道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好人好報”價值導向,立起好人安徽“風向標”。我省積極打造道德信貸“升級版”,在項目支持、技能培訓、創業指導方面,優先安排各類好人和道德模范,目前已發放貸款6億多元。安徽好人館館群不斷“提檔升級”,12個市級、20個縣級分館建成開放,網上好人館實現105個縣(市、區)全覆蓋。
“安徽好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格化身,文明家庭則是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細胞”。宣城官東家庭、蕪湖李濟仁家庭、滁州馬彩娣家庭……首屆“全國文明家庭”,我省有12戶當選,當選戶數居全國第七位。他們在平凡的日子里錘煉個人品德、書寫家庭美德、遵守職業道德、弘揚社會公德,影響和帶動周邊群眾崇德向善。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將核心價值觀送到群眾身邊,全省文明創建碩果累累、領跑全國。深化落實文明創建行動綱領,深入實施文明城市結對共建,我省形成了梯次推進、全域聯創的新格局。在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我省6個提名城市測評成績綜合排名全國第一,整體文明創建工作保持全國領先。
文化小康滋潤幸福生活
——出臺文化惠民政策體系,兩項公共文化服務試點升級為全國示范,“送戲進萬村”、公益電影放映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讓全體人民‘一個都不能少’地享有均衡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也是檢驗標尺之一。”去年年初召開的全省宣傳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補短板、惠民生,在實現文化小康上有新進步。
“真金白銀”的政策體系,為文化小康“保駕護航”。去年年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和建設標準,大力推進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省文化廳會同省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體育局,制定和發布了《安徽省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 7月,省文化廳、省發改委、省扶貧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施意見》,實施文化“四扶一加強”行動計劃,讓偏遠、貧困地區群眾享有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務難點在基層、重點在基層。2016年,我省在20個國家級貧困縣遴選239個中心村建設農民文化樂園,同時建設第二批30個鄉鎮、50個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進一步夯實基層文化陣地。安慶市被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我省承擔的“國家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馬鞍山市承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兩項試點通過文化部驗收,升級為全國示范。
政府公開采購,競標方開出菜單,群眾“點菜”、打分。在“送戲進萬村”“送電影下鄉”等活動中,“送文化”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讓“文化大餐”更合胃口。 2016年,全省組織“送戲進萬村”演出近2萬場,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放映公益電影19.68萬場,占年度任務105.59%,觀影人數3148萬人次,同比增長4.96%。
讓城鄉群眾享受價廉質優的精神文化產品,是文化惠民的落腳點。去年8月下旬,第三屆安徽文化惠民消費季再次拉開帷幕,全省累計參與文化消費人數8736.6萬人次,直接拉動文化消費45.9億元,文化惠民下基層直達732個鄉鎮,實現洪澇地區鄉鎮全覆蓋。
文藝精品唱響安徽故事
——千名文藝家再次下基層采風,繼續實施“四個十”“四個一”文化品牌工程,全省“戲曲進校園”活動順利推進
演藝精品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地區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去年年中,省委出臺《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向全省文藝工作者發出動員令: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努力攀登安徽文藝新高峰。
精品力作,無不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兩周年之際,我省千名文藝家再次出發,到基層、到群眾中開展“采、創、送、種”活動,汲取藝術營養。
“觀看這部話劇,如同欣賞一件精致的藝術品! ”在去年10月召開的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滾動資助項目中期驗收會上,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雜志社原主編溫大勇對話劇《徽商傳奇》不吝贊美之詞。 “這是一出以古為鑒、觀照現實的好戲! ”曾擔任廣州亞運會閉幕式執行導演的央視導演李春來看完黃梅戲《大清名相》后高興地說。 2016年以來,我省繼續實施“四個十”“四個一”文化品牌工程,黃梅戲《大清名相》《不越雷池》、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舞劇《大禹》等徽派精品“好戲連臺”,掌聲喝彩聲不斷。
在安慶“十一”黃梅戲藝術節展演周、中國農民歌會第二季等文化活動中,群眾唱主角,百姓成明星,2016年以來,群眾性文化活動更加精彩;春忧贂盾埞凤L波》成功摘得第十七屆群星獎,數來寶《第三者》獲得全國第九屆曲藝牡丹獎,其中,群星獎是文化部為繁榮群眾文藝創作而設立的國家文化藝術政府獎,代表群眾文化最高水準。
振興戲曲藝術,從娃娃抓起。去年9月下旬,全省“戲曲進校園”活動拉開大幕,11個市和1個省直管縣先行試點,“十三五”末全省覆蓋。讓“文化因子”滋潤童心,該項工作將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文化產業盡顯融合魅力
——第八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皖企入選數并列第一;去年前10月,省屬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3.7%、12.6%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是我省實施“調轉促”行動計劃的重要抓手。去年9月,背倚城區、面朝巢湖的合肥市包河經開區創意文化產業基地成功入圍全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首批34個新業態項目獲1.6億元資金扶持。
在第八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中,安徽出版集團、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我省入選企業數量并列全國第一位。上述兩項權威評選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
不同于其他產業,文化產業有著特殊的文化擔當,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實施意見》,去年以來,進一步細化《意見》內容,引導文化企業正確處理“利”與“義”。
國內首塊激光銀幕、國內領先的環巢湖廣播電視綜合試驗網、帶領觀眾“重返”三國時代的虛擬現實體驗平臺……第十二屆深圳文博會安徽展區,“文化+”催生出的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敘說著“文化科技新高地、創意文化新業態”的獨特魅力。去年以來,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旅游、農業、教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帶來“1+1>2”的倍增效應,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重大項目是文化產業強筋壯骨的重要載體。目前,316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列入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完成投資613.5億元,計劃完成率137.9%。
文化產業整體實力的提升,離不開文化市場主體的壯大。去年以來,“徽”字號文化航母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齊頭并進,在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新型文化業態培育、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大展拳腳。省屬文化企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551.4億元、利潤總額2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5%、22.5%。省民營文化企業1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35億元,同比增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