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藥用墨的傳說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徽墨名氣非常大,不光是色澤黑潤,歷久不褪,掭筆好,入紙不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類藥用墨可以用于治病,既方便實用,又療效神奇。直到現在,徽墨廠每年還要為部隊專門生產一些功能各異的藥用墨。
那么,藥用墨是怎么來的呢?
傳說在宋太祖時,宮殿里有一位名醫,人稱太醫。他的成名,不單單是由于他開的藥方確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還由于開具的藥方,字體獨特,技藝嫻熟,每張都是一幅難得的書法佳作。
太醫雖然名聞遐邇,但是他卻是個非常認真的人。自從那天一位大臣夫人來看病,一近案臺就被他案幾上的墨熏得嘔吐不止的事情發生以后,他就天天在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想:把紙、筆、墨移到另一個房子里去吧,看起病來又很不方便;不移開加個大蓋子罩住吧,開方時總要打開蓋子的,也不是好辦法,想來想去,總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來。
有一天,他緩步走進藥櫥,為病人取阿膠時突然靈機一動:既然我這種阿膠里可以按我的需要添了幾味中藥一塊熬制的,我用的墨又何嘗不能如法炮制呢?一時間,他高興得幾乎是小跑步地來到案前,抽出筆管,匆匆急書一紙差仆人送給宋太祖趙匡胤。不久,一盒根據太醫開出的添加藥方特制的藥用墨就擺在了他的案幾上。從此,再沒出現病人聞墨嘔吐的現象了。
有一天太醫由于辛勞過度,竟伏案睡著了,連正在磨墨的手浸到了硯臺里也不知曉。待病人叫醒了他抬起頭來,又聞病人驚呼:“太醫,鼻子,鼻子在流血!”太醫正在朦朧之中,一聽自己鼻子在流血,順手一摸鼻子,卻又見病人目瞪口呆地望著自己,好久,病人才斷斷續續地說出緣由來:“你這藥真神,你的手一摸上去,血馬上就止住了!太醫,你這藥真是神藥呀!”太醫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邊的墨也成了神藥!從此他又開了一批藥方囑制徽墨,專門用于治病。
一天,有一宮妃產后經血不調,生命垂危,太醫用了好多辦法都未奏效。于是他壯著膽子又一次使用了自己的藥用墨這帖神藥來。他把一錠藥用墨投入烈火燒,燒畢研成細末,浸入酒中,請宮妃服下。不久,宮妃的病居然全好了。從此,宮中嬪妃爭搶儲藏藥用墨以備產子時用。藥用墨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廷干脆每年要求徽州進貢徽墨一千斤,一時間造成了“黃金可得,李氏藥墨不可得”的奇缺現象。